澳洲“汉语热”真的热吗?(中新网图片)
(文/本报记者 柯梅品)
随着近年来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媒体和国人常常言及“汉语热”。汉语到底有多热?局外人说不明白,而局内人心照不宣般地语焉不详。澳洲汉语教育固然普及,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汉语学习者并没有想象中的多,且以华人子弟为主;民办培训学校良莠不齐、资质堪忧;公校推广中文处处掣肘、有心无力……
这个行业现状到底如何?请看《澳洲乐途报》记者调查文章。
位于悉尼上北区的康士比(Hornsby),是一个交通便利、商业集中的北部大区,除了英国后裔与澳洲本地人,华人是这里的第三大人口,占到了区内总人口的12.7%,远远高于大悉尼区8.2%的比例。
严格意义上说,康士比不像是Burwood、Ashfiled和Chatswood这样的华人大区,但在这里,依然有8.9%的居民在家中说中文,而不是英语。原因是各式各样的:作为新移民的父母也许不会英文,或是想培养孩子的双语能力提升未来竞争力,又或是希望孩子不忘中华文化之根。无一例外的是,这里与悉尼很多区一样,有着不算小的中文教育市场需求。
廉价的社区学校不靠谱
在康士比火车站的不远处,一栋黄墙红砖的建筑显得历史感十足,这是建校于上世纪30年代的康士比女子中学(Hornsby Girls’ High School),这个有着87年历史的学校在新州高考中历来表现不俗,2015年排名第7,去年还进到了第5。
平时,面积不大的校园是身着校服裙装的精英中学生的天地。周末,本该是校园回归宁静的时刻,不过正好相反,这里异常喧闹——一个个背着巨大书包的孩子在家长的牵引下,走上对他们来说显得格外高的14级瓷砖台阶。这些孩子绝大多处都是华人面孔,他们绕过门口一个一米高的牌子,不情不愿地闪身走进略显幽暗的教学楼。牌子上写的是:Hornsby中文学校。
Hornsby中文学校租用康士比女子中学的教室授课。(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声称已经有10年历史的Hornsby中文学校,利用放学后及周末租用公校教室开设中文和绘画、武术等各种培训班。
学校收取非常低廉的学费吸引家长,甚至一天几个小时的课上下来,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也只要十几二十澳元——在澳洲,这只是一顿晚餐的价格。学费低廉,导致一个班需要接纳大量学生,母语非中文的孩子们与华人孩子尽管起点不同,也被放在一起。
学校在悉尼华人论坛上以非正式的形式发帖招募兼职老师,老师们经过简单的面试就开始授课,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具备任何资质。为了节省成本,教师们的工资被大幅压低,学校除了教材外不提供任何教具,很多教学辅助工具还需要老师自掏腰包。
像这样的学校,在悉尼还有很多。它们大多是家庭式或小作坊式的,华人移民在自己家里就能开班,做课后补习;如果学生再多一些,就借用教堂或本地学校教室。这些学校,被正规教育体系里的中文老师叫做社区学校。虽然澳洲的公立和私立学校大多开设了中文课,但与之不同的是,这些社区中文学校并没有统一的中文教学大纲,而是各自为政,采用自己选取的教材。
社区学校中当然不乏师资雄厚、运营正规、信誉良好的学校,但更多的,是像Hornsby中文学校这样缺乏正规办学资质和教学设施的机构。
吕崇伟在澳洲从事中文教育已经有20多年了,曾经任新州中文教师协会副会长,现在是车士活高中(Chatswood High School)外语系的教学主任。说起这种现象,他显得很无奈:“新州大概有150多所社区学校,可真正在教育部登记了的大概只有70、8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