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澳洲广播公司报道,一位澳洲国立大学的研究员指出,许多购物者在自助结账时都会把昂贵商品按廉价商品结算,他们非但不以此为偷,还找各种理由为此正名。
ANU的犯罪学者泰勒(Emmeline Taylor)研究了世界范围内的多份相关调查,发现不少匿名调查都暗指超过三分之一的购物者会故意在自助结账作弊,一些人还会想方设法为自己的行为正名。
“他们会说‘这些零售巨头的净利润一定很高,我顺手牵羊有什么要紧的?’还有人会想‘反正他们也没雇人手,我还得自己动手结账,要点补偿未尝不可。’”
泰勒把这类商店扒手称为“窃贼”,或看似好心却偷窃成性的老主顾。她指出机器结算为一些购物者行窃提供了便利。
“这类购物者并不认为自己是偷东西,他们觉得这只是小欺小瞒。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付钱了,所以只是拿个折扣。”
泰勒说刚开始这些行为还是偶然有之,但当人们意识到“行窃”毫不费力,他们便渐渐上瘾。
“这跟你跑到商店直接把商品塞到包里或裤袋的偷完全不一样,它显得更深思熟虑。你只要在自助结账时说服自己其实你没打算偷东西,这就成了。”
问题的严重性还是在某家超市发现卖出的胡萝卜比库存还多时曝出,他们发现消费者把昂贵的樱桃等水果以便宜的蔬菜价结算。
泰勒表示要抑制这些行为还得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改进自助收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