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由学生创立的创业促进基金“孵化器”(Incubate)即将获得校方100万澳元资助。基金在4年前创立,已经吸引超过700万投资,促进创业企业总值达到3,200万。
基金创始人表示,之前希望创业的学生无法得到任何帮助。(《澳洲金融评论报》图片)
据《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获得资助后,创业基金每年资助企业数量可增加近一倍,从16家增至30家。
基金的每家受助创业企业都受到严密监控,还需要参加为期14周的浸泡式项目。从2012年开始,已有60家创业企业经受考核,其中包括Abyss Solutions,生产用于检测水下基建设施的无人小潜艇;还有Uprise,向雇主及保险公司提供心理健康项目。
上述两家公司其后都得到澳洲电信(Telstra)资助的创业促进基金muru-D的支持。
每家受助创业企业还能得到5,000澳元资金,以及在校方提供的创业基地内获得办公场所。
基金项目负责人亚历山大(James Alexander)表示,100万资金不仅能让基金资助更多创业企业,还能给予创业学生其他帮助。校方的100万资金将分5年下拨。
其他帮助包括对本科生开设的短期课程,“帮助他们在在校时间确立自己的理念、树立信心”,并将监控计划扩大至并未参加14周正式计划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基金的14周计划涵盖4各方面:明确目标客户,集中研究产品,明确如何创造成功的商业模式,以及如何提升商业层次。创业团队需要经过淘汰方能入选项目。
团队必须提交“极短的”网上申请,并回答特定问题,包括团队理念和项目目标。
亚历山大表示:“我们并不需要他们提供商业方案。”
悉尼大学副校长卡林(Tyrone Carlin)高度赞扬“孵化器”基金,表示学校致力于推出更多跨学科计划、促进行业参与以及实践学习,而基金契合这一目标。
“基金带来的活力非常可观。我们希望学生自主发展从而取得进步。”
每个受助团队中至少有一人需为悉尼大学的学生、校友或研究人员。大部分团队规模不大,平均每组只有2.4人。
亚历山大笑称:“我们对超过4个人的团队都很小心。”
他表示,人们带着理念前来“孵化器”都是希望达成某些目标——学生想要完成学位,校友想要获得工作。
亚历山大本人则是“孵化器”的创办人之一。4年前开创基金的时候,他还是学生。
“我在学校里有一些富有创业精神的朋友。我开始意识到,当时希望创业的学生无法得到任何帮助。”
当时学校提供的资助仅为“未来创业家”之类的竞赛。
基金的创立得到悉尼大学学生会拨款2万澳元支持,后来成为了最大型的学生组织。
企业家、自由职业网站Freelancer创办人及CEO巴瑞(Matt Barrie)是基金的首位行业赞助商,曾向基金注资2万澳元并提供其他帮助。目前,Freelancer已有超过100名行业指导员。
“孵化器”基金目前由6人团队管理,仍隶属悉尼大学学生会,并由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