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表示,相较而言将人迁往工作密集区更为容易。(Domain图片)
据《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上月提交至墨尔本经济论坛的新数据显示,与很多人料想的一样,二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正是导致如今年轻人难以买房的主因之一。
格拉顿研究所(Grattan Institute)首席执行官达利(John Daley)表示,市中心5公里至20公里范围内的中环城区在过去30年内,人口密度几乎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在悉尼和墨尔本最为明显。
相较之下,墨尔本、悉尼和布里斯班市区5公里内的城区,随着公寓楼层加高以及各类人士涌入,人口密度大幅上涨。
维州规划局局长西莫(Peter Seamer)担忧,墨尔本市中心未来人口密度可能会远远超过伦敦和曼哈顿。
根据南澳大学研究数据显示,市中心以外20公里至30公里的外环的人口增长均大于中环区。这意味着利益团体“拯救我们的城区(Save our Suburbs)”在墨尔本和悉尼打赢了这场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战争。
生产力委员会(Productivity Commission)的金(Stephen King)表示,对墨尔本年轻人而言,合理的选择就是去西部城区买更便宜的房屋。
维州规划局局长西莫表示,政府一直在努力开发密集型住宅,这在西部和北部城区更容易实现。
“我们可以在那里提高人口密度,但在格兰爱丽丝区(Glen Iris,东部城区)的林荫街道上就很难这么做,因为有一些政治问题。” 西莫表示。
温德汉姆(Wyndham)市政厅经济创新部门主管罗菲(Kate Roffey)表示,变化正在发生,但是那些住在好城区漂亮房子里的幸运儿,他们却在说“别在我家附近。我不想这里人口密度加大。去别的地方”。
“我与扶轮社布莱顿分社(Brighton Rotary Club)的人讨论加大人口密度,他们就说‘好的,好的’。但是当我说那就意味着沙滩要建高楼公寓时,他们说‘别在这建,去格兰埃拉区(Glen Eira)’。”
墨尔本房价中位数是家庭收入的7.2倍,悉尼则是8.4倍。低价房数量不足使得年轻人很难在工作岗位密集区域买房。
西区的制造业几近消失,新增服务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内北区和内东区,而人口增长最快的却是西区和外围东南区。
中环发展固化,当地居民利用房价巩固了自身的经济优势,这加大了不平等和地区差距。
达利并不认为政府试图在西区创造工作机会的做法会奏效。
“将工作移到人口密集区很难。相较而言,将人迁往工作密集区更容易,至少应该改变规划,建造更多居所。”